萧承震先生是德高望重、艺术超群的艺术大师萧龙士的幼子。1942年生人。现任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省社会科学院院士。他的简历寥寥数语:自幼受其父萧龙士教诲,工作之余研习书画。他遍览历代碑帖,终日心慕手追,集百家之长,其书法形成潇洒流畅、气贯神凝而端庄雄伟的风格。其画得青藤,朱耷、吴昌硕、齐白石等前贤画风熏陶,兰荷源于家学,所画作深受社会各界喜爱。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萧龙士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等职。
认识萧承震老师是在三年前省委党校的一次笔会活动中,和董步湘老师一起有过简单的交谈。后来几次欲采访萧承震老师都失之交臂。但萧承震老师忠厚朴实、温文尔雅的处世之风则不时有所耳闻。最近,在合肥晚报读到诗人、作家牛广进先生和吴化强合写的《妙笔生花总关情》“---记书画家萧承震先生”的文章,其中写到:萧承震先生:“从小天资聪颖,尤喜书画,颇得慈父关爱;承震自幼在慈父身边耳濡目染,深受教诲,刻苦研习书画,遂使花鸟画气度别开生面。幽兰墨荷,端庄朴茂,一派生机盎然。寥寥数笔,便能表现出兰之淡泊,荷之高洁的内在品质,实得家学真传。他时刻牢记父亲教导,严格要求自己,与世无争,与人为善,正直朴实,粗茶淡饭,潜心艺事,不慕名利。故笔下没有讨好世俗之意,一扫做作之态。作品含钢劲于婀娜之上,蕴纯朴于率意之中。笔情墨意,无不给人以朴实无华的亲切之感”。“萧承震先后登黄山、临岱岳、走武夷、攀华山、游天山戈壁、览广袤草原。万里壮游,开阔眼界,荡涤胸襟。搜尽奇峰打草稿,用笔洗练,高度概括,所画山水已不是某山某水,而是胸中之山,天外之水。画如其人,在《庐山烟雨》《蓬莱妙景》《流泉飞瀑》等诸多作品中,仿佛领略到承震先生艺术化的人格魅力”。三月十五日上午,天空飘着零星的小雨,拨通萧承震老师的电话后,正好他在家,简单问候说明后,萧老师约我们到画室见面;于是,我和《华文艺术家》杂志总编何林先生分别取道去省政府文史馆。在萧老师的画室里,萧承震老师正在挥毫泼墨,不太长的时间,一幅八哥花鸟,一幅盛开的荷花和一幅为纪念新四军建军七十周年活动的雄鹰图便展现在我们面前;等他画好三幅写意画之后的间隙,我们才有机会开始交谈;当我们说明来意后,他拿出由他和韦君琳为萧龙士先生百岁祝寿所编的纪念集谦虚的说:“还是多宣传萧老吧”。于是我们的话题又自然转向了对萧龙士大师的艺术研究上。
萧承震先生的父亲萧龙士是我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德艺双馨而又长寿的书画大家,原名品一,号翰云,字龙士。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德、艺、寿齐辉。他1889年5月16日出生于萧县刘套镇萧场村;为人品德高尚,心地善良,待人敦厚,享年103岁。萧老九岁入私塾,自幼受国画之乡的熏陶,及长,师从名家,刻苦磨练,20岁时,曾在上海美专受业;后拜齐白石为师,倾心求教。立志继承民族写意画的优良传统,自青藤、白杨、八大、扬州八怪以至于吴昌硕、齐白石无不广泛学习。同时注重从生活中吸取营养,经七十余年的艰苦研磨,不懈的艺术实践,推陈出新终于形成了既有传统艺术特点又富有独创性的醇厚、质朴、雄健的艺术风格。萧承震老师随手拿出几期由他主编、“萧龙士艺术研究会”主办的《萧龙士研究》刊物,其中一期的报头上萧龙士先生的一句话映入眼帘:“人生在世,转瞬即逝,生来要为社会服务,人类造福。能力之大小不论,量力而为即可。谚云: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即做人要做好人,做事要做好事。令人久之怀念,史之有迹是也。”该刊物上已故文博专家、安徽省博物馆学术委员、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穆孝天先生在《妙画通灵从此永绝》---长寿画家萧龙士及其书画艺术一文中说道:萧龙士大师“作品花鸟为主,尤精于画兰草荷花,素有当代荷兰大师之称。但是,他也精兼工山水、人物,并对书法、绘画理论和诗文都有比较坚实的基础。
当年杭州国立艺专校长林风眠先生见其作品,惊异为:“艺界之光”。他的墨兰之作,往往寥寥数笔,然纷披有致,浑厚挺拔,层次分明,气旺质坚,洋溢着怡然自得之质。六十年代,他曾几度在济南画兰,著名画家关有声欣然命笔题赞:龙士画兰五十年,高而弥笃,信手拈来,胜过天然,纯属精心作品,展读殊为钦佩。”我国当代著名的国画家、版画家、书法家、金石家、作家和诗人、安徽文联主席、书协、美术家协会主席赖少其先生指出:“诚然,萧龙士先生善画幽兰,翩翩有君子之风,千姿百态,妩媚多姿,使人肃然起敬。”他的老校长刘海粟大师在接到他的画兰之作时,亦称赞其为:“铁线纷披、遒举更胜昔年,墨韵四溢、张吾素壁,觉其须发飞动,香风回荡于几案间。”古代文人画家爱画梅、兰、竹、菊象征四君子,旨在隐喻自身的高风亮节,但往往隐含着一种消极的成分。而萧老画兰则在命体立意上创为新格,传达自我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倾泻其对现实生活的热爱之情和对未来的美好追求,为此,他经常在画兰之作上题诗:“平生最爱写幽兰,空谷飘香满人间。”“春风春雨滋春兰,花歌叶舞颂新天。”当然,萧老画兰,在技法上亦如明清时代一些大家,同样是很重视笔法、构图和意境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命题立意上不随流俗。却以其非凡的才华,着力赋予新时代的精神。这一点一直令人称道。他的画荷之作,构图谨严,风格潇洒雄阔;常于平凡中见奇险,从练达中求深邃。挥毫似不经意,落笔则斐然成章。每以"一花一叶一翠羽,”传达“万波万顷万家香"飘然物外的自然之境与香溢环宇之情。早在几十年前,白石老人一展萧老的画轴即惊为异品,情动挥毫,盛赞曰:“龙士画荷,吾不如也。国有此人而不知,深以为耻。”在萧龙士老人百岁华诞之时,萧老还深有感触的在自己画荷之作上题了“落笔收不住,烟云滚滚来,华盖亭亭立,香飘云天外”和南宋大诗人陆放翁的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却,人非生而知之者,古人有所谓:"操千曲而后识音,观千剑而后识器"之说,其实何事不然!萧承震老师继承了先父萧龙士大师的书画神采精髓和处世君子之风;为人淳朴,厚道,待人诚恳、热情;在书画创作中"重而不浊、轻而不浮、淡而不薄、简而不略、草而不率、艳而不俗、媚而不妖、黑而不恶、粗而不霸、细而不弱。”遵循:国画笔墨有形、有神、有情、有趣有变化的原则,下笔一丝不苟,落墨精益求精;他的书画作品既透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功底,又具有现代文明的勃勃生机。他在为人处世上坚持父亲的教诲:“作画必先立人,人品不高,落笔无方,为人要忠诚老实,作画要朴实耐看,二者都不可矫柔做作。”萧承震老师对书法也和绘画一样精通,他的书法初学颜柳,后临北魏墓志;行草以二王为宗,兼及张旭,怀素、孙过庭;隶书则直取汉隶,以求古趣拙朴。正向著名诗人牛广进先生所说:“诸题书法犹能自取新意,独标高歌。其行草书法《大风歌》,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如椽大笔,云卷云舒,观之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在我们采访期间,还有客人带着撒金宣纸请他写中堂对联,只见他挥毫凝神、笔走龙蛇;一口气连写了三幅,苍厚奔放的气势,畅快淋漓的笔墨,不仅让在场的人们连声叫好。
在我们采访中得知:继萧龙士萧承震父子国画精品选挂历隆重推出后,今年以萧龙士先生命名的“百寿堂画集系列”首卷《萧承震画集》即将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艺术大师“萧龙士艺术馆”的设立也正在积极筹划之中。我们殷切的希望这一利国利民的项目能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注支持下早一天揭幕。我们也期待着萧承震老师在弘扬民族文化,光大萧龙士大师艺术的道路上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做出更大更辉煌的成就。